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日常 > 正文

精益生产之旅(精益生产之旅心得体会)

2024-05-20 2550 0 评论 工作日常


  

本文目录

  

  1. 如何实施精益生产有哪些方法
  2. 企业怎样有效实现精益生产
  3. 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带来哪些实践效果

一、如何实施精益生产有哪些方法

1、骤1:提高意识意识,加强组织领导

  

2、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是发挥员工的作用。加强对全体员工的精益管理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参与者必须是从管理层的上司和副总裁到运营级别的普通工人。培训内容包括:竞争形势,浪费观念,激励生产,5S,团队改进,全套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以促进企业全体员工的观念和观念的转变,增强意识和主动性实施精益生产方法。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实施精益生产方法的领导和实施机构,由总经理负责,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与,明确职责和任务,制定精益生产工作计划,促进精益生产方法的实施。企业中的精益生产方法。

  

3、步骤2:建立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执行团队

  

4、此步骤是建立精益生产组织。这也是许多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的必要步骤。一些公司将该小组称为“精益生产委员会”,而另一些公司则称为“改善组织”。一般来说,总经理应该是精益组织的负责人。一些公司还将工厂的副总经理列为负责人。组织应包括生产管理部门,制造部门,生产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主管应建立负责人的改进责任。

  

5、步骤3:建立示范生产线并确定管理模型

  

6、实施精益生产方法三到六个月后,当5S取得初步成果时,应选择一条生产线作为示范,以促进持续改进。要提高内容,请尽量利用精益工具,同时要注意流水作业生产线的选择,并明确改善以前的状态,例如:成品和零件清单,当前对象和信息的流程图,每个项目的时间调查,生产线侧面的库存调查以及交付的频率和数量。改进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落实负责人,并注意运用头脑风暴法来集中所有人员的智慧。必须及时发布改进情况,以确保改进工作的同时实施和顺利合作。同时,改进示范线负责人必须每天确认改进进度。

精益生产之旅(精益生产之旅心得体会)

  

7、5S管理(组织,纠正,清洁,清洁,完成)。要实施精益生产方法,我们必须首先改善现场环境,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并减少空间占用;整顿有序在现场摆放物品;清洁后,保持现场清洁并及时维护设备维护:经过检查和整顿,员工将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保持良好的现场环境,从而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最后,通过5S活动,实现了场地的有序管理,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生产管理水平。

  

二、企业怎样有效实现精益生产

1.加强全员认识,增强组织化领导

  

执行精益生产,发挥员工的作用是关键。强化全员精益管理意识的教育与培训,要实现全体员工意识的普及。训练内容包括:竞赛现状、浪费观念、拉力生产、5 S、队伍改进、全员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以促进全体员工转变观念。

  

这个步骤是创建一个精益生产组织。精益生产方式在许多企业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组织应包括生产管理部门、制造部门、生产部、质量部等相关部门的主管,要确立负责人的责任。

  

当5 S初见成效时,选出一条生产线作为示范,推进持续改进。改进内容应尽最大努力使用精益工具,同时注意选择流水作业的生产线,明确改进前所处的状况。后续改进情况要及时发布,以确保改进工作的同步执行。

  

整理工作现场环境,清除不要的物品,减少对空间的占用。经过整修后的现场物品摆放整齐,并及时进行设备保养。通过整改,使员工养成良好的维护工作环境的习惯,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增值部分和非增值部分进行标注,减少生产浪费现象。产品价值流程图是直观的反应物流和信息流的一种方式。

  

三、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带来哪些实践效果

精益生产管理由最初在生产管理系统的实践成功,已经逐步延伸到整个供应链体系及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当中,同时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

  

精益生产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消除浪费。具体来讲,精益思想包含以下5个方面:

  

(1)由顾客定义的价值:从顾客角度而不是公司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确定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功能)的价值;

  

(2)识别价值流:为每族产品、服务或功能识别出价值流步骤,消灭不创造价值的部分——浪费;

  

(3)变批量与排队为连续流动: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回流、无等待或废料的价值流;

  

(4)由顾客需求拉动:及时生产仅由顾客需求拉动的产品;

  

(5)不断消除各层次的浪费,持续改进,追求尽善尽美。

  

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带给企业的巨大的效益,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其巨大的成效: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缩短,质量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这些成效在某制**企业2009年6个月的精益生产管理初步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成品库存比2009年上半年下降30%,释放库存占用资金约4000万元;

  

——粉针车间样板线转产时间缩短28%;

  

——固体车间样板设备停机率下降23%;

  

——建立了以5S管理活动为基础,员工的改善提案制度,中基层管理者的大课题制度为核心的全面改善机制;

  

――形成了全面改善氛围与全员参与的激励机制,人均改善案例件数突破0.5件。

  

我们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知道精益生产管理及其实践理论,但往往一实施就没有预想的效果。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企业,往往实施的是精益的那几个工具,如5S、TPM、QCC、TQM等等,但却忽略了精益生产管理的核心:持续改善。

  

另外许多企业虽然也强调他们的一直在提倡持续改善,但收效甚微,仔细研究发现,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一些优秀日本或者欧美公司里所拥有的持续改善支撑体系,在这些企业并不存在,这就给了我们答案,为什么精益管理实施流产。根据我们众多实践,要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必须建立以下支撑体系:

  

一是全员参与的改善提案制度。各位一看可能比较熟悉,说我们有啊,我们有提案制度。但这里的改善提案不同于提案改善,合理化建议等,改善提案是先改善后提案,就是说先去做,先去改善,然后再提案,这个我们原来的提案制度是截然不同的。改善提案制度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基础。从全员的削减浪费开始。

  

二是中基层的课题改善制度。每一位中层干部都需要引领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叫做大课题、焦点课题,多数涉及到流程改善等较大方面的改善。

  

三是全员的发表会制度。不管是改善提案,还是改善大课题,都要以成果的发布作为鉴定成绩的方式。发表的方式不只是报告,更需要现场实地展示。将改善的成果展示在现场,并让参与发表的人员共享改善之旅。

  

四是专家诊断、总经理,董事长的诊断制度。目前还有哪些问题?下一步需要往哪里走?这需要外部专家,总经理,董事长给出指引。同时,诊断的过程也是检验前段改善效果的过程。

  

五是相关改善工具的全员培训,这是基础。不掌握改善工具就无法去改善,即使去改善也是无从下手。因此改善工具的训练是必修课。这里包含从新人到老员工,到推进者,从基层到领导各个层面的训练。

  

以上五个方面,改善提案、大课题改善、发表发布、专家诊断与工具训练构成持续改进的循环,这便是精益生产管理的持续改善支撑体系,也是精益生产管理的制度保障。同时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成功,还有三个要点必须被关注:

  

一是领导的作用,一家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是否能够实施成功,领导的作用是关键,高层领导,经营班子应该发挥“三最”,用最大的决心来推动精益生产管理,用最大的权力来支持精益生产管理,用最好的表率来宣传精益生产管理。这就要求高层领导每周一次的现场巡回确认,关注推行进度;最高层领导每月参加一次精益生产管理的推行会议;将精益生产管理推行纳入公司的经营方针,制定精益管理推行的中长期目标与实施规划,并将推行结果纳入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基层管理者要亲力亲为,从我做起,主动学习,虚心接受,坚决执行,不满足现状,对下属员工要“喋喋不休”,促其实施规范。

  

二是快速的行动,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件,而是一个不断实践的改善过程,它需要有想法就去快速的行动,快速的实践,用事实来证明。不怕犯错误,但不允许不变革。

  

三是改变心态,精益管理是打破旧传统,旧习惯,旧做法的过程,也就是打破“既得利益”的变革过程,那么依照人的习惯就会抵抗,所以只有保持空杯与坚决变革的心态才可,就如三星社长李健熙所言“除了老婆孩子不能变,其他的都要变”。

  

当我们决定要实施精益管理后,我们可以在精益生产管理实施的同时开始完善上述的基础体系,也可以在实施前先做一些变革,给员工一个良好的信号。因为精益生产管理并非几个改善工具,而是涉及到研发、制造、销售和物流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的整个管理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成功实施的保证


复制成功